12月9日上午,新余市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,新余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翔介绍了具体工作情况。
改革试点先行,构建交易体系。通过政企合作,建立“市级统筹、公司运作、层级分工、互联互通”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。市级绘就“路线图”,先后成立渝水区、分宜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,高新区、仙女湖区委托渝水区交易中心开展交易,实现县区全覆盖,构建四级联动机制。县区担当“操盘手”,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交易中心,承担多项交易工作。乡镇提供“一窗办理”服务,村级做好“服务员”,负责信息收集上传,共同完善交易体系。
规范运营管理,维护交易环境。坚持“政府指导、市场运作”理念,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,形成工作合力。出台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,严格审核信息资料,防控交易风险。同时,实行动态监管,规范产权交易,使全市农村集体产权进场交易率大幅提升至90%。
突出数字赋能,实现共建共享。以乡村资产清理规范为突破口,数字赋能推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。建立数字档案,清理规范合同并建立电子档案,实现数字化监管。共享数据信息,将交易搬至线上,提升交易效率,吸引市外客商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。实行“六统一”交易模式,维护农民权益,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。
强化政策扶持,促进市场繁荣。按照“应进必进、能进必进”原则,采取宣传发动等措施提升农村产权要素市场价值。扩充交易品种,将农村闲置农房纳入交易范围。减免交易费用,体现公益属性。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农民认知度和参与度,提升进场交易量。
截至2024年10月31日,新余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2440笔,成交1621笔,成交金额2.19亿余元,网上竞拍溢价效果突出。同时网上挂牌也吸引了各地客商来新余投资兴业,一些农村闲置的土地得到了盘活利用。
新余市将进一步扩充交易品种,探索将村级小微工程纳入交易中心公开交易;延伸交易服务,拓展前后端服务功能;强化金融支持,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,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度,持续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高质量发展。